動靜脈內瘺
<建立時機>當患者一年內需要血液透析治療或者ccr<25ml/min,Scr>4mg/dl時就應當建立自體動-靜脈內瘺的成熟時間至少一個月,最好3-4個月后再開始使用。
<術前宣教>1.向患者說明手術的目的,重要性,取得患者的合作。
2.保護一側肢體的靜脈、避免靜脈注射或輸液,保持造瘺側皮膚清潔,勿損傷皮膚,以防術后感染。
<術后護理>1.內瘺術后使用抗凝劑3-5日,如潘生丁、阿司匹林、以防術后血管內凝血,同時應用抗生素治療。
2.術后3日可進行局部鍛煉,促使瘺管成熟。
方法:手握橡皮圈握力圈,每日3-4次,每次10分鐘,也可用止血帶或血壓袖帶在吻合口上方(如上臂),輕輕加壓至靜脈中度擴張,每15-30分鐘松開一次,每日可重復3次。
3.術后5-7日內,保持術側肢體干凈,避免潮濕以防傷口感染,若發(fā)現(xiàn)有滲血不止,疼痛難忍時,應立即與醫(yī)師聯(lián)系,及時處理。
4.判斷內瘺是否通暢的方法,即將非手術側手觸摸術側的靜脈處,若觸及震顫,或聽到血管雜音,則提示通暢,否則,應立即和醫(yī)生聯(lián)系,及時再通。
5.內瘺術后,應盡量穿袖口寬松內衣,抬高術側肢體,促進血液回流,減輕肢體腫脹,避免患側肢體受壓,不要穿緊袖衣服不可帶手表,不可測血壓,不可負重,牽拉,不能用內瘺靜脈注射或輸液,患側肢體應注意長期終生保護護理。
6.透析結束,拔針后應壓迫穿刺點5-10分鐘以上,正確方法,以食指及中指壓迫穿刺點的上緣和下緣,手臂可略微抬高,以減少靜脈回流阻力,加快止血,加壓力度,以不滲血能觸及震顫和聽到血管雜音者為宜。
7.內瘺常見并發(fā)癥的觀察及防治:
A血栓:a表現(xiàn):瘺管處無雜音及震顫,靜脈流出管道塌陷或瘺管通路觸及血栓,可出現(xiàn)栓塞處疼痛。B防治:避免過早使用瘺管,穿刺操作需規(guī)范,內瘺手臂避免負荷過重,防止低血壓的發(fā)生,過高凝血患者,應適當給予抗凝治療,一旦發(fā)生血栓或明顯狹窄形成,應盡快與醫(yī)生聯(lián)系,及時再通知修復。
B出血:a表現(xiàn):常見吻合及穿刺點周圍滲血或皮下血腫,嚴重者影響肢體血液循環(huán)。B防治:手術操作正規(guī),結扎止血有效:盡量等內瘺成熟后使用,穿刺技術嫻熟,避免穿刺失敗,并采用正確的止血方法,根據(jù)病情,調節(jié)肝素用量,防止感染。
C感染:a表現(xiàn):局部紅腫熱、疼、全身為發(fā)熱,寒戰(zhàn),血培養(yǎng)陽性,重者敗血癥。B防治: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,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,防治醫(yī)源性感染,穿刺技術力爭一次成功,合理使用抗生素。
D假性動脈瘤:a表現(xiàn):瘺管靜脈過度擴張,明顯隆起于皮膚呈蚯蚓或形成瘤狀,嚴重影響外觀。B防治:待內瘺成熟后使用,特別是老年人禁止采用定點穿刺法,用彈性繃帶適當包扎,防治繼續(xù)擴張,必要時行手術治療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